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、《中医妇科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今天这篇文字,我和你聊点有意思的事儿。
我想告诉你的是,中医有时候就是“捉迷藏”。真正的病因到底在哪里,不知道,需要我们利用眼前看到的线索,不断思考和寻找。
这个过程,妙趣横生。
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,当时40岁。
啥毛病呢?说起来让人不解,就是只要一来月经,大概是经期前两天吧,她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心悸、心慌、胸闷。更离谱的是,她会伴随尿少,尿频,到后来就完全尿不出。
这个时候怎么办?她就得到医院去导尿。只有导尿,才能暂解燃眉之急。
这个现象,已经持续三个月了。患者痛苦万分。总导尿,它不是个办法呀!患者就到处看医生。西医检查出来,说患者膀胱有息肉,有心动过速,还可能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。但是按照这些来对症治疗,收效甚微。
最后,患者不得已转投中医。
刻诊,患者脉象细数,舌质红,精神抑郁苦闷。患者自述,现在除了上述症状外,还心烦失眠,精神疲惫,头晕,腰也疼。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面对这个患者,医家也是思考良久。最后,提笔书方如下:
熟地20克,淮山药15克,山萸肉10克,丹皮10克,泽泻15克,茯苓30克,丹参20克,远志5克,枣仁20克,柏子仁15克,车前子15克,柴胡10克,香附15克。
所有这些,水煎服。
结果如何?患者服药20剂以后,当月经期就没有出现心悸、尿闭的现象。患者特别高兴,以为这个毛病就此消失。结果下个月,患者由于没有事先服药,导致病情复发。此后,患者接受教训,断断续续服药将近50剂。最终,患者的毛病基本上彻底消失,随访两年未曾复发。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《湖南中医杂志》。医家姓韩。
来吧,我们简单聊聊背后的道理。
前面说了,中医就好比捉迷藏。病因躲在哪里,需要我们中医人凭借一双慧眼来寻找。
对上面这个患者来说,她的病因就藏得很深。或者说,她属于一个疑难杂症。
但是,再怎么疑难,患者总有一些表现露在外面。我们就从这些看得见得的蛛丝马迹入手。
什么蛛丝马迹啊?你看,患者就诊的时候,舌红,脉细数,腰痛,精神疲惫,又有一点头晕。
365建站把这些说出来,你会想到什么?是不是肾阴虚啊?阴虚,则舌红脉细数,腰失养,所以腰痛。肾阴不足,髓海失养,所以头晕,精神疲惫。
接下来你再看,患者精神抑郁苦闷,心烦失眠,又心悸心慌。这些和“肾阴虚”能不能攀上关系呢?答案是可以的,而且关系密切,顺理成章。肾阴不足,则心阴失养,所以患者就心悸心慌,夜里不寐。肝肾同源。肾阴不足,则肝阴亏虚,肝气因此而失和,所以患者就精神抑郁苦闷。
接下来,重头戏来了——患者为啥这时候尿闭?答案还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肝气失和,气机郁滞。气机郁滞不通,则小水排泄失常,形成癃闭。具体来说,尿液的排泄,我们要把它归结到“三焦气化”的范畴里。气机郁滞,三焦气化失常,尿就下不来。
到这里,我们就清楚了,患者的所有问题,都源于经期肝肾阴虚,气机郁滞。

怎么样?原因找到了吧?这就是顺藤摸瓜,层层递进,直至把幕后的真凶牵出来。
既然如此,就得滋补肝肾之阴,然后梳理气机。你看当时的用方——
熟地20克,淮山药15克,山萸肉10克,丹皮10克,泽泻15克,茯苓30克,丹参20克,远志5克,枣仁20克,柏子仁15克,车前子15克,柴胡10克,香附15克。
图片
这里面,显然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味运用。
其中,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,滋补肝肾之阴。丹皮、泽泻、茯苓,用于清肝肾虚热,健脾利湿。茯苓重用,还有宁心改善心悸的考量。
在这个基础上,加枣仁、柏子仁来滋补心血,安养心神。丹参和远志,宁心安神。
以上这些,对于患者的心悸、失眠来说,已经做到了有效治疗。接下来,以柴胡和香附梳理气机,使得三焦气化顺畅起来,配车前子利尿治标。如此,患者的小便排解,也会自如。
这就是基本的用药。基础,在于六味地黄丸的运用。在滋阴的基础上,疏肝、理气、利尿。
读者朋友,中医的魅力,很多时候就在于思维。方才说到所谓“捉迷藏”。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磨砺思维、头脑风暴的过程。正因为这个过程环环相扣,又波云诡异,所以置身其中才觉得妙趣横生,引人入胜。我们多领略这样的医案,对提高我们的临证水平,大有益处。文老师此文,就是抛砖引玉,带大家热热身罢了。您要是感兴趣,就多读此类医案。看多了,想必,您也一定会有一双火眼金睛。
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和你聊这么多。问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